催眠被引入正式醫療系統

看了有關催眠手術的新聞,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催眠領域的無窮可能性。以往,我們常常將手術視為一種冷酷的科學過程,但在比利時的聖盧克醫院,這種思維被徹底打破。兩位催眠麻醉的醫師,霍蘭和瓦特梅茲,他們成功地將醫學與催眠相結合,讓我們看到了醫療過程中的溫度和催眠對病人的增益作用。

事實上,催眠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在全球得到了認同。以法國為例,巴黎的喬治·蓬皮杜中心設有一個專門的催眠療法部門,目的在於幫助病人緩解疼痛、焦慮和壓力。而在美國,像是克利夫蘭診所和梅奧診所,催眠療法也被視為一種補充療法,用來處理像是焦慮、壓力、疼痛和睡眠問題這類的狀況。這些實例都告訴我們,催眠療法的應用已經被主流醫療接納,且其效果已經獲得了廣大的肯定。

從紀錄片《催眠手術室》,你會知道手術室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運用場所,它同時也可能是病人療癒旅程的開始。藉由醫師的專業知識以及催眠術的適當運用,病人的負面情緒得以有效緩解,使手術過程顯得更為輕鬆。這是一種嶄新的醫療模式,它不僅專注於病人的生理健康,也著重於他們的心理狀態。

醫學的發展是需要持續突破的。我們可以將傳統與現代的醫學知識融合,以更全面的方式來照顧健康。我相信未來的主流醫學會更加重視催眠與潛意識的技術。現在已漸漸有擴大趨勢了,越來越多這方面新聞。

其實我在講座中經常做一些示范,而當中催眠止痛就是大家最常見、也最好理解與醫學相關的部份。在法國也有歌手通過催眠麻醉的方式來動手術的報導,這種將催眠作為輔助的麻醉方式,讓我們不禁要深入思考,它是否能夠在更多的國家得到認可應用?它是否有可能成為疼痛管理、壓力緩解甚至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工具?其實已經有人在做了,香港有一間機構就專門幫孕婦做生產止痛。

我們要明白,催眠並不是一種神秘的技術,相反,它是一種科學的方法。它讓病人在麻醉的過程中保持清醒,這樣就能減少對麻醉藥的依賴,進而降低副作用的風險。同時,透過催眠,病人可以在手術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,這對於病情的恢復是極其有益的。

我期待,這種以催眠輔助的麻醉方式能在更多的地方得到認同和應用。催眠可以在心理方面協助很多治療部分,許多心理師和心理醫師都有在學這個,而催眠療法,也在不同的心理療法當中占了一個很大的主流。然而在生理性治療上其實還是傳統醫學的直接效果比較大,而止痛正好是催眠能與傳統醫學結合的切入點。

陳唐 共勉

發表迴響